作者:知名創業作家 林世其 Anthony
今天一早,我收到了一位平時工作表現穩定的同仁提出離職的申請,這讓我感到有些訝異,但奇怪的是我心中沒有過多波瀾,反而讓我深思她選擇離開的原因,更讓我反思作為一個組織經營者,是否能夠為員工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成長機會。
員工流動的常態與背後的動機
在企業管理中,員工的流動是一種正常現象。這其中的比例如果合理,並不意味著組織的失敗,而是一種自然的變化。然而,當一位平穩工作的員工選擇離開時,我們不得不問,這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?或許,正是員工感受到缺乏發展和成長的空間,才會促使他們尋找新的機會。
回想起自己過去的職場經歷,我曾經也是一個平凡的打工人,最常聽到同事們的離職原因就是在公司無法獲得成長與發展。這樣的理由並不罕見,也在我自己的一段職涯中,曾一度成為我選擇離開某些公司的驅動力之一。當時,我不禁問自己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困惑與不滿?是我所在的環境無法提供我想要的成長機會,還是我自己對職業發展的期望過於高遠?
創業者的視角:從基層打拼到創新突破
近年來,我接觸到很多來自不同領域、充滿鬥志的先進人物,這些人從基層打拼起步,逐漸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們在工作中的共同特徵:無論身處何種角色,無論處於何種職位,他們始終不滿於日復一日的規律節奏。這些人不願意侷限於按部就班執行工作,而是總能在繁瑣的工作內容中發現不同的角度,找到創新和改變的空間。
他們的衝勁與異想天開似乎深深刻在骨子裡,無論在企業工作還是創業,他們總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。這種光芒不僅能夠吸引周圍人的注意,還能激發他人向他們靠攏、取暖並共同成長。這些人讓我意識到,無論我們身處多麼普通的環境中,只要我們能夠保持探索和創新的態度,就能在平凡的職業生涯中創造非凡的成就。
環境與個人的交織影響
在職場中,究竟是環境限制了個人的發展,還是個人因循守舊、逐漸消磨在日常工作中,這是一個值得每一位職場人士深思的問題。當我們在工作中遭遇瓶頸時,是否會第一時間想到換一個工作環境?然而,職場中的瓶頸往往並非外部環境所限,更多的是內在的心態與思維方式。
我們常常聽到員工因為感到無法得到成長機會而選擇離開,但真正的原因往往更為複雜。有時候,這些員工並非單純因為工作缺乏挑戰而離開,而是因為他們未能在當前的環境中發現自己能夠發揮的空間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員工的離職不僅是對現有工作的逃避,也可能是他們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渴望和探索。
組織經營者的責任:提供發展資源與自由發想的氛圍
作為一位組織經營者,無論是在我過去的職場經歷中,還是作為如今的企業領導者,我都深刻認識到,一個健康的組織應該為員工提供足夠的發展資源和自由發想的空間。這不僅僅是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,更是為了確保組織的可持續發展。
如果組織缺乏創新氛圍,員工就會感到工作枯燥,逐漸失去對職業生涯的激情。反之,一個開放、多元的工作環境,不僅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積極性,還能讓員工感到自己的價值被充分認可。在這樣的氛圍中,員工不僅能夠學到更多的技能,還能夠與公司共同成長,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。
我的個人經歷:從打工到創業的蛻變
若干年前,我也曾經離開了職場,那時的我什麼都沒有做,只是專心於在叔叔的公司泡茶給來訪的客人。這樣的生活看似平凡,但卻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。通過那段經歷,我深刻體會到,無論生活多麼平凡,只要我們能夠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和目標,就能夠從平凡中展現非凡。
在那一年後,我創辦了一個教育公益協會,並在三年後創立了一家專門服務跨國企業的資訊公司。這一路走來,我深深感受到,平凡並非生活的枷鎖,而是一個舞台。在平凡的環境中,只要我們能夠保持對改變的渴望和對挑戰的勇氣,就能夠創造出不同的可能性。
結語:每一天的太陽都一樣,但你可以活得不一樣
每一天的太陽升起時,環境是相似的,充滿挑戰和機會。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,都面對著來自外界和內部的多重挑戰。然而,正如我所經歷過的,重要的並不是我們所處的環境,而是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。只要我們能夠覺醒,並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尋找出發的方向,我們就能在職場中活得不一樣,活得更加精彩。
每一天的太陽都一樣,但你可以活得不一樣。。這句話寫的好好,好深刻。。